
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外号是很常见的,很多时候别人给我们起外号,或者我们自己给别人起外号,既有好听的,也有不好听的股票配资平台官网,往往也不经意间符合某些特点。比外号更有分量的,是“称号”,这些往往是社会或历史所认可的,几乎都不是空有其名,背后有实际成就。中国古代有两个非常著名的称号:“兵仙”和“杀神”。这两个称号分别属于秦末汉初的韩信和战国末期秦国的白起,尽管他们的时代相隔不到一百年,两位都是著名的武将,但是韩信对白起并没有太高的评价,甚至有些看不起白起。那么,韩信凭什么看不起白起呢?答案很简单:“就凭韩信以三万老弱病残的兵力,打败了敌人二十万精锐!”
白起的一生充满了辉煌,他屡次带领秦军在战场上取得胜利,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,军事才能不逊色于廉颇、王翦和李牧等人。然而,韩信看不起白起的原因有很多,而最显著的一个就是白起的指挥风格。白起担任秦国的军务指挥官时,带领着训练有素的秦军征战四方,创造了许多战争奇迹。秦国自商鞅变法后,国力日益强盛,秦军战斗力强悍,不怕死,这使得秦军即便没有非常出色的指挥官,依然能取得不错的战绩。白起的指挥风格有些保守,尤其在面对敌军时,他通常采取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与敌人交战,很少出现以少胜多的战例。
展开剩余65%白起的代表性战役——长平之战,便是如此。这场战斗中,秦国对赵国的攻击力量极为庞大。秦昭襄王秘密任命白起为主将,动员了全国的青壮年精英投入战场,几乎倾尽全国之力。而赵国方面,虽然有廉颇这样的老将,却被换下,由赵括这个“纸上谈兵”的年轻指挥官接管。秦国的强大军力和赵国的指挥失误,使得最终秦军取得了胜利,然而代价也相当惨重——赵国的40万青壮年被坑杀,赵国元气大伤,甚至直到秦始皇登基后也没能恢复。对于韩信来说,白起取得的这些胜利,几乎等同于“依靠强大的秦国力量”来取得的,根本谈不上什么个人指挥上的绝技。因此,韩信不太看得起白起。
再来看韩信,他的一生中最著名的战役便是“背水一战”。这场战斗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,也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故事。背水一战的核心就是在绝境中反击,几乎没有退路,必须赌上一切。与其他将领不同,韩信在面对敌人二十万精锐的情况下,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决战。他带领着三万老弱病残的兵力,面临着即将被敌军包围的局面,但他并没有选择撤退,而是临水摆阵,决意一战。当赵军看到韩信的阵势时,曾大笑以为必胜,但最终赵军却被彻底打败,赵王歇被擒,韩信一战成名,声名远播。
正是因为韩信在绝境中能够以少胜多,这种战术几乎无人能及,所以他才看不起白起。虽然白起的战绩同样辉煌,但韩信更倾向于比拼指挥的智慧与胆略,而白起的胜利往往依赖的是秦国的强大兵力。通过这样的对比,我们可以看出,战国时期赵国的实力并不逊色于秦国,尤其在指挥上的差距,显得尤为突出。
---
希望这种改写后的内容更容易理解,也能保持文章的原意。如果还有其他需要调整的地方,随时告诉我!
发布于:天津市红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